top of page

疣 (Warts),俗稱「飯錐」,是由於皮膚受到人類乳頭瘤病毒 (HPV) 感染所引起的,當病毒透過小傷口進入我們的皮膚,便有機會形成疣。它可以生長在身體的任何位置上,而且會有不同的形態;成年人、小朋友和老人家同樣有機會患上。

根據表徵和患處,疣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

1. 尋常疣 (Common Warts)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呈粒狀隆起的角化皮膚,外表粗糙;通常長在手、指甲邊、腳或身上。有時會被誤以為是色斑甚至皮膚癌​

common warts.jpg

Photo Credit - DermNet NZ Common Warts CC BY-NC-ND 3.0 NZ

2. 扁平疣 (Plane/Flat Warts)

通常非常細小,扁平粒狀,與皮膚顏色無異;最常見在面上、頸或手背上。有時會被誤以為是粉刺或瘜肉

3. 足部疣 (Plantar Warts)

一般長在腳板上,形成厚厚的硬皮,而且生得比較深入,所以一般較難處理。假如長在受壓力的位置,患者或會感到痛楚,足部疣很多時會和腳枕或雞眼混淆

plantar warts.jpg

Photo Credit - DermNet NZ Plantar Warts CC BY-NC-ND 3.0 NZ

4. 性病疣 (Anogenital Warts)

又稱尖銳濕疣,俗稱「椰菜花」。通常長在生殖器官或肛門附近。起初通常只是細小的肉粒,但有時也會比較大,呈椰菜花一般的形態

anogenital warts1.jpg

Photo Credit - DermNet NZ Anogential Warts CC BY-NC-ND 3.0 NZ

anogenital-wart-09.jpg

Photo Credit - DermNet NZ Anogenital Warts CC BY-NC-ND 3.0 NZ

疣一般是透過皮膚接觸傳染,HPV病毒特別喜歡生長在潮濕和溫暖的地方,因此,泳池、健身室、瑜伽室等都是病毒的溫床。如果運動時希望減低受感染的風險,建議盡量不要赤腳行走,操作器械時亦可以帶手套阻隔。進行美容療程的時候,如果當中有程序會刺穿皮膚的,若用具不潔,也有感染HPV的危險。事實上, 假如我們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會和別人共用物品,例如鍵盤或滑鼠,其實都有機會受感染,因此大家應盡量注意個人及環境衞生,切勿共用毛巾,個人衛生用品及衣物等。

若發現身體長出了疣,請不要搔抓患處,也不宜自行用剪刀把它剪去,以免弄傷皮膚和令病毒擴散。記得勤洗手,以減少病毒傳播給別人或身體其他部分。

 

暫時沒有任何藥物可以將HPV病毒徹底清除,故此所有治療方案的目的都在於協助除去被病毒入侵的異常皮膚細胞,從而改善外表和症狀,但是仍有復發的可能,不過有些人卻不需要治療也會自行痊癒,那麼我們該如何決定是否需要和何時要接受治療呢?以下都是考慮的因素:

- 如果它造成痛楚,痕癢,流血及發炎

- 如果它在外觀上令你造成困擾

- 症狀維持數月或以上,沒有自行痊癒

- 自身的免疫力下降,疣自行痊癒的機率甚低

治療的方法有幾類:

 

1. 外塗藥物

最常用的是水楊酸 (salicylic acid),目的是透過軟化角質層,慢慢將疣清除。但有時周邊的皮膚或會被潰傷或敏感。

 

另外有一些外塗藥(Imiquimoid),旨在局部刺激皮下的免疫系統對抗HPV病毒,通常會用在性病疣;但用後一般都有局部皮膚紅斑、糜爛、及皮膚浮腫的反應。

 

2. 冷凍治療

這是最常用來治療尋常疣的方法。透過極低溫的液態氮,將受感染的皮膚細胞凍死,從而清除疣。但治療期間會有疼痛的感覺,治療後亦有機會有紅腫、起水泡及色素變異的問題;一般需要多次治療。

 

3. 手術及電灼治療

需要局部麻醉,先將患處切除,然後用電灼的方法止血。由於完成後會留下傷口及疤痕,一般用於較頑固及較大的疣

 

4. 激光治療

透過二氧化碳激光(CO2 laser)來代替電灼的方法來破壞受感染的組織,它的好處是激光比較幼細,能準確地破壞細小的疣,減少周邊正常皮膚受到的破壞,降低留疤的機會;一般只需一至兩次治療便可。

17/8/2019

本文章所載內容只作參考用途,並非提供任何專業診斷和治療,若對皮膚健康有任何疑問,應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任何人士在未獲書面同意下,不得轉載本網頁之全部或部份內容

bottom of page